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十、两宫并立(三)

上一讲我们提到,阿娇回宫时还很年幼的纪稹是改变她弱势的第一人,而纪稹和霍去病的友谊成为动摇卫家势力的微妙原因,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一个家族的延续,和壮大,所需要的根本,是人才。一个没有出色子弟的家族,就像是一盆不再添加木柴的火,哪怕再旺,也只是一时的。就像阿娇被废时的陈家,因为阿娇没有一个可以在朝堂上说的上话的兄弟,也只有一把年纪的馆陶公主来奔波劳。而在元光年间正是烈火烹油般的卫家,他的下一代,可以替代卫青,支撑起卫氏天空的后辈是哪一位呢?正是霍去病。

霍去病的身世,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私生子。在有一些母氏系族遗风的卫家来说,他虽然不姓卫,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卫家人。而且霍去病的天分极高,卫青非常器重他,早早的就将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了。作为一个自懂事起就锦衣玉食的大少爷,霍去病的性格却孤傲不群。这一方面是因为世家子弟里少有如他一般的才华和人品,一方面也是与他尴尬的出身有关。这样的人,一旦拥有朋友,就会非常的珍惜。而他真的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知己,那就是纪稹。

一般要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两个人首先就要信任对方的人品,其次要认可对方才华(或者是兴趣),再次,要性格相投。纪、霍两个人就是这样,虽然性格不同,但却天生一份真默契,两人的人品都非常好,才华出众,最巧的是两个人年龄也一样。说句开玩笑的话,两个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笑)这样两个人被刘彻安排到一处,一同培养,友谊怎不会日益加深呢?

可是两个大男孩交好,有谁会高兴?我想陈家不会,卫家更不会!

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卫氏集团的历史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卫家笼络的是以血亲联合发展的一群新贵,这是卫家最为核心的成员(霍去病是在这一范围之内的),还有就是如平阳公主和庄青翟、石庆一般的大世家,这是卫家、卫皇后和后来的卫太子的助力。而自己家族的核心成员与后备主力与敌方交好,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通敌行为。但是霍去病这个人的性格十分固执,他认为对的事,他一定会做,不论谁来阻挠,他不会放弃。所以,因为他对这段友情的执著,使得他与卫家初生间隙。

而对于纪稹,与霍去病交好,也不是件容易地事。纪稹来到长安,但是他唯一的姐姐在皇宫,将他寄养在自己的娘家。堂邑侯府富丽堂皇,衣食无忧,但是纪稹不姓陈啊。从史书上可以看到,馆陶公主可不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如果不说刻薄话才怪。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在交友这件事上,阿娇是支持他的。

阿娇为什么会支持他呢?如果我们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看就可以理解了。未央宫中陈娇、卫子夫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卫子夫是娇养,陈娇却是粗养。广玉公主不满6岁,阿娇就让她随同神医缇萦学医,游历天下了。刘匡不满10岁,阿娇就让他习武,不是宫廷中皇子学的花架子,而是随同纪稹的师傅李鳞学习马上功夫冲兵陷阵。但是粗养不代表放养,阿娇又时时注重他们在心智上的成长。我们可以说纪稹是阿娇培养的第一个孩子,阿娇不能时时刻刻的看住纪稹,但是阿娇却给一个正在成长的男孩子以尊重和信任。阿娇对后来的宣帝说过,教育一个孩子,要给他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这样才能令他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以立足。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与人沟通、明白团结合作与竞争的意义,要理解友谊的珍贵。如果结合这些,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阿娇会对自己的小弟弟予以理解,因为,她会认为纪稹会在于霍去病的交往中获得成长,会足以坚强。

确如阿娇所愿,纪稹长大了,足以坚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阿娇撑起了一片天空。

元朔六年,纪稹、霍去病初立战功,马上封侯。纪稹被封为冠世侯,终于为陈家赢得了朝堂上的一席之地。

十一、两宫并立(四)

陈娇回到未央宫,并没有立刻得到地位上的翻身和政治上的不败,而是用了近十年的时间一步步的改变了自身的劣势,成为皇宫第一的女主人。我们将成长期的纪稹列为阿娇的第一助力,那么,第二个人是谁?

如果我们细读史书,我们会发现,元朔六年,是汉武一朝很重要的一年,对于汉武帝刘彻的后族来说,元光五年和元朔六年分别为分水岭,前者意味着卫氏一族的崛起,后者意味着卫氏一族被打压的开始。元光五年,巫蛊事件致使阿娇被废,卫子夫成为了后宫的主人。那么元朔六年发生了什么,使蒸蒸日上的卫家蒙上了阴霾?

翻开《史记》,我们可以发现:

元朔六年春四月,卫青再征匈奴,霍去病、纪稹一战成名,马上封侯。

元朔六年九月,汉武帝长女,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嫁与了汉武帝的大姐平阳公主的独子平阳侯曹襄。

这一切都非常的正常,时间在流逝,新的一代长大了,连我们印象中永远风liu的刘彻也作了岳父。昔日年轻者已经成熟,而成熟意味着一种定势。但是——

在这一年的年末发生一件事,非常的奇怪,史称“甘泉烽警”。

那氏《史记》:“上幸甘泉,恰淮南兵起,帝困之,后燃甘泉烽火以求援,天下皆惊,而大将军青亲率八百期门军解甘泉之围。上加封大将军为大司马大将军,长留京中,不得用事。此或为卫家盛极而衰之始。”

花啼《汉书.外戚传上》:“淮南王安反,上遇刺甘泉宫,卫后闻之,以大将军青将期门八百至甘泉。后不纳,青急攻之,后遂然狼烟以招诸军,会上复苏,青乃止。上加青大司马,然青自是不得与朝政,卫氏衰矣。”

两部书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淮南王谋反,刘彻被困甘泉宫,卫青率领八百期门军救驾。其间陈娇点燃狼烟,示警天下救驾。卫青救驾大功,刘彻解围后,加封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但是在此之后,卫青一直处于留用状态,卫家盛及转衰。

但是两部书的记载又有区别,第一件区别就是,刘彻有没有被刺。第二件就是,陈皇后点燃烽火,在卫青救驾之前还是之后。这两个区别的意味就大了。

刘彻如果被刺,那么卫太子刘据作为储君,当然即位。卫子夫即为太后,卫青即可摄政。

刘彻没有被刺呢,他的威慑力之下,卫青绝对没有任何动作的可能。

陈娇点燃烽火在前,卫青救驾,是大功。

陈娇点燃烽火在后,那么逼迫阿娇点燃狼烟的威胁就不是谋反的淮南王,而正是前来救驾的大将军卫青。

是耶非耶?孰是孰非?

这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众说纷纭。支持卫青救驾说的论据是:如果卫青有不轨的行迹,刘彻是绝对不会饶恕卫青和卫家的,而卫青一向谨言慎行,为人敦厚有口皆碑,甚至有媚上的嫌疑,给这样一个谨慎到委屈的国之功臣扣上等同于谋反的帽子简直是在讨好陈皇后名声。而如果卫青真的意图不轨,受到威胁最大的正是阿娇,而阿娇之后的言行,直到成为太后,她都是对卫青十分的尊重,甚至还对汉宣帝刘匡提到,不要因为政治斗争而影响这些国之功臣的身后名。想想她对陷害纪稹的陈章、公孙贺、卫伉等人的报复,真不敢相信她会对卫青如此仁慈。而支持卫青威胁说的一派人自有主张,他们最大的证据就是一个时间——阿娇之子刘匡的生日。

《汉书-昭帝纪上》云:“元狩元年冬十月,武帝遇刺甘泉宫,后招缇萦夫人医,乃知有喜。”“夏,后诞一子,是为昭帝,宠溺非常”。

那就是,正在甘泉烽警的时候,37岁的陈娇,怀孕了!

37岁的高龄妇女怀孕了,还是一个没有儿子的古代女子,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是这样的喜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就是一件灾难!如果卫青对阿娇来说一直不过是情敌的弟弟,甚至是敌对势力的主力的话,在刘彻遇刺的情况下,温文尔雅的卫青就是阿娇催命的刽子手!

因为对卫青来说,刘彻是他忠于的对象,但是,他的利益,在卫家。

简单想想就可以猜到,如果如花啼所书,汉武帝遇刺的话,阿娇如果恰恰此时怀孕,她不光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均势,而且这时的阿娇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她的存在对卫家的威胁就更大。失去刘彻的保护,面对卫青,就如同待宰的羔羊。即使卫青忠心而敦厚,不想杀死陈娇,但是如果阿娇怀孕了,她就不能不为自己的安全考虑。防人之心不可无,那卫青对阿娇来说,就是敌人,是必须防范的对象。

跳出两派的观点,我们会发现,不论卫青是不是想要威胁到刘彻和陈娇的生命,刘彻都有充足的理由怀疑这位他一手提拔的将领。因为,兵权。

我们知道,汉代的制度规定,虎符一分为二,一块在皇帝手上,一块在将军手上,皇帝发出命令的时候,将自己的虎符连同命令发给将军,两块虎符符合,才可发兵。没有虎符,调动军队,那是滥用权力,甚至,就是谋反。而卫青率领800期门前来救驾,那是谁的命令?

卫子夫!

《外戚传——卫子夫》中记载着一段是这样说,淮南王谋反,伍被因为得罪淮南王太子,害怕报复,就逃到长安告密,被张汤和李希扣押。同时,淮南王王孙刘建仇恨淮南王太子跋扈(这个太子真是得罪人太多了),前来长安告密,前往平阳公主府,平阳公主的儿媳卫长公主入宫告诉了卫子夫。

卫子夫以皇上遇困为由,诏令群臣,商议决定让卫青率领唯一在京城的800期门军前去探问情况。这就是卫青一行的由来。这在当时是既合理又合法的决定。

可是在刘彻看来,卫青的行为正当么?

不,从开始到结果都是否定的。


页面连接:http://www.3869295.com/txt_0_kvyev/u2evw2wr.html

棉花糖小说 番茄小说 新笔趣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80电子书豆豆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