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陈轸下山,初仕齐国。

楚国令尹昭阳率军伐魏,连破八城,进而攻打齐国。兵锋所向,魏、齐皆都不敌,两国君臣皆惊。便在此时,陈轸自请为使,往说昭阳退军。

齐宣王半信半疑,姑使其前往一试。

陈轸遂至楚营,来见令尹昭阳,贺其战胜魏军。

昭阳:齐与魏结盟,我今胜魏,卿有何可贺?

陈轸:譬如旧君驾崩,新君即位,先贺后吊,礼之常也。

昭阳:我既获胜,又有何可吊?

陈轸:依楚国之法,覆军杀将之功,官爵何也?

昭阳: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

陈轸:贵于此者何也?

昭阳:唯令尹耳。

陈轸:令尹贵矣!则若遇征伐,楚王非置两令尹不可也。

昭阳:卿此言何意?

陈轸:公不闻乎?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乃左手持卮,右手画曰:“吾能为之足。”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昭阳:此言又是何意?

陈轸:今明公相楚攻魏,破军杀将,并得八城,又移兵攻齐。是为名居足矣,官爵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阳听闻陈轸“画蛇添足”高论,沉思片刻,深以为然,解军而去,齐国由此得安。

此事之后未久,陈轸见在齐国不得重用,遂去齐至秦,西投秦惠文王,得与师兄张仪同事。未料张仪深忌陈轸之才,便向秦王献谄,奏说陈轸欲背秦投楚。

秦惠文王信之,立刻找来陈轸,问其可有此事。

陈轸一口承认:臣欲弃秦投楚,其实不仅张仪知道,并秦国路人皆知也。

秦王由怒而奇:此为何故?

陈轸答道:容臣说之,大王便明其中缘故。昔伍子胥忠于吴,天下皆知,诸侯皆望得此忠臣;曾参奉母至孝,天下皆知,人之父母皆望得此孝子。倘陈轸不忠于秦,楚王岂欲得我为臣?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陈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故此臣欲投楚,非但我师兄张仪知之,并秦国路人皆知也。

秦王闻而释然,笑道:是我听信谄言,错怪贤卿。

于是便欲重用陈轸,而不责备张仪,且拜其为相。

陈轸见此,惟恐造成同门相残,于是终于奔楚。

楚王见陈轸自秦国来投,以为间谍,故不予以重用,反命其出使秦国,以观其行。

陈轸回至秦国,秦王便问:卿离我而去,可曾思念寡人相待之恩?

陈轸答道:大王曾闻越人庄舄乎?因在楚国为官,楚王不知其是否思念越国,问于众官。便有人进言道:“此事易为判断也。庄舄此时正在患疾,王可使人前往探视。病人最易泄露思念之情,只闻其所云,是楚言或是越语,便可知其心念何国也。”楚王称善,遂遣使往探,庄舄所言果是越语。臣虽被师兄赶到楚国,可依然口操秦语;则思君之情,尚何疑哉!

秦王闻而大喜,遂不计陈轸背秦投楚之过,并向其问计:今韩、魏两国交攻,将近一年。寡人欲出兵以劝,奈文武意见不一。若依卿计,则当如何?

陈轸答道:大王未闻卞庄子刺虎之事乎?卞庄欲杀二虎,馆竖子劝曰:“今二虎争食一牛,必一死一伤。彼时只杀伤虎,则得杀二虎之名,岂不妙哉?”卞庄子依其计行之,人果云其一人能杀二虎。今韩魏相争,不亦似此二虎乎?

秦王称善,待韩魏两败俱伤然后出兵,果然大获全胜。

陈轸出使秦国,事毕归楚,因无害于楚,便得楚王重用。

秦国因出兵攻韩,大败韩军于浊泽,俘其二将。韩大夫公仲遂向韩王献计:大王可一面遣使向楚国求救,一面以五城为饵,使秦国南伐楚国,此谓移祸江南之计也。

韩王从之,于是分遣使节,说于楚、秦二王。楚王见韩国求救,议于众臣。

陈轸进言:此移祸江南之计也。我可将计就计,当即告示全国,调兵遣将,扬言救韩;并遣使者赍礼前往韩国慰抚,以阻止秦、韩合兵攻我,此缓兵之计也。

楚王喜而从之。韩王果然中计,听信楚国将要发兵救援韩国,便派人与秦国断交宣战。于是秦、韩复又大战,韩国再败。楚国坐山观虎斗,陈轸计策运用成功。

周慎靓王五年,巴、蜀二国相攻,都向秦国告急求救。

秦王欲助巴伐蜀,但顾虑道路险远,又恐韩国蹑足己后,故而犹豫不决。时有大将司马错,少梁人氏,亦是鬼谷门纵横派门徒。于是向秦王进言,自请为将,出兵伐蜀。

师兄张仪不从,说道:何必舍近以求远?不如征讨韩国。

秦惠王道:请道其详。

张仪:若依臣之见,秦国当亲魏善楚,去除两面后顾之忧,然后下兵三川,攻取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则据其九鼎,索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乃王霸之业。且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与周室者,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翟,去王业远矣!

司马错:师兄之言不然。臣闻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我秦国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从事于易。蜀乃西僻之国,而居戎翟之长,今有桀纣之乱,我趁机攻之,如使豺狼以逐群羊也。

张仪:若使不胜,一旦倾军丧师,则其奈何?

司马错:我若得蜀,足以广国;取其财资,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若攻韩,劫持天子,先得恶名,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

秦惠王:何谓乎其危?

司马错:臣请论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其危,故不如伐蜀也。

秦王赞道:卿言甚言。

乃从司马错之计,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贬迁蜀王,降其封号为侯;以蜀地为秦郡县,并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国更加富庶强盛,由此威压诸侯。

公元前315年,周慎靓王在位六年驾崩,其子姬延即位,是为周赧王。

是年秦国攻夺韩国石章,韩国向秦国求和请成,并遣太子韩苍到秦国为质子。

秦国复向西北,夺取义渠二十五城,使后方阵营大为稳定。

秦惠王:善之善哉,司马错之计也。我今欲东征韩国,未知可否?

司马错:今巴蜀已均为秦国所有,更下义渠二十五城,再无后顾之忧。则或顺江而下,直袭荆楚;又或东出,以征五国。秦统六合,有何不可?

张仪闻此,面现惭愧之色。

镜头转换,按下秦国,复说燕齐。

燕国易王哙在位,崇信儒家禅让学说。苏秦之弟苏代时留燕国,与国相子之结为儿女姻亲;客卿鹿毛寿亦附子之门下,便即一齐鼓动易王,使罢废太子姬平,禅位于国相子之。

燕王哙乐而从之,便即禅位国相,自己北面称臣,出居别宫。复将国内俸三百石以上官印收回,以便使子之重新任命各级官员,从而行使国王权力。

将军市被不服,率本部军马攻打子之,激战十余日,死伤数万之众;胜负未分,又转攻太子姬平。

子之由此抓住把柄,便以平叛为由,聚集举国兵力,一战击溃叛军,擒杀市被。然后下令通缉叛党,捉拿太子。姬平微服逃往无终山,庶弟公子姬职流亡韩国。

燕国内乱长达数月之久,死者数万,由此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齐宣王闻说燕国大乱,便欲趁火打劫,因而问计于群臣。

客卿孟轲进言:今讨燕国,是武王伐纣之机,不可失也。

众将欲借此机建功,皆都附和孟子。

齐王听从众议,遂派人前往无终山,寻到燕太子姬平,接来齐都临淄,对其说道:我闻太子正义,齐国虽小,不足以为辅翼,亦愿听从太子差遣,讨逆复燕。

太子姬平闻此大喜,当即应允。齐宣王遂命匡章为将,率领五都之军,连同边境士卒,共起兵十万,由渤海进兵,北伐燕国。

匡章出兵,凡五十日,兵不留行,长驱而入,直达燕都。

燕人因恨子之入骨,士兵不战而降,百姓箪食壶浆,城门大开,以迎齐师。燕军见齐兵众盛,皆耸惧奔窜;惟子之自恃其勇,与鹿毛寿率兵拒战于大衢。

战未数合,燕军兵士渐散,鹿毛寿战死,子之身负重伤,力竭被擒。燕易王哙闻而哀叹,自缢于别宫。苏代煞是机灵,单车奔周,逃回故乡。

匡章既占燕都,捣毁燕王宗庙,掠夺燕国重器,尽收燕府财宝,将子之押赴临淄。燕地由此大半属齐,匡章留屯燕都。

中山君见猎心喜,乘机发兵,攻占燕国城池数十座。

燕相子之被押至临淄,听候齐王发落。齐宣王便当众臣及诸侯来使之面,亲自历数子之诸项罪状,下令凌迟处死,以其肉为醢,遍赐群臣食之。

齐宣王既杀子之,便问孟子:伐燕之时,众卿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然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回答: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宣王又问:若取燕国,则诸侯必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答道: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燕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故此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宣王又问:如之奈何?

孟子答: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齐宣王闻而不悦,因此不听。未料便因齐王迟疑,赵国却已出手动作,轻取胜利果实。

赵国早欲吞并中山,袪除此一心腹大患,故而不愿燕国破灭,使中山就此坐大。遂将公子职请到赵国,立为燕王,并派上将乐池率军送归。

燕太子姬平自然不从,即对姬职发起进攻,不许其入境。易王哙夫人欲使亲生之子姬职为王,便亲自修书遣使,向父亲秦惠文王赢驷求援,请求发兵,以击姬平。

秦惠文王既得女儿亲笔书信,更欲趁此控制燕国,于是联合魏国,齐向燕国进攻。经过激战,燕太子姬平兵败被杀,齐军亦被秦魏联军驱出燕境。

姬职遂在秦军护送下至国,在有易城就任王位,是为燕昭王,亦称燕昭襄王。由是燕国复国,秦、燕结为联盟。自此以后,有易城便被称为燕下都。

昭王姬职继位,传檄燕都,告以恢复之义。各邑已降齐者,见到燕王檄文,皆又叛齐,复为燕守。匡章不能禁止,恐被秦、燕联军围剿,只得班师回齐。

燕昭王还于旧都,前以郭槐为相,修理宗庙,志复齐仇,卑身厚币,以招来贤士。

招贤榜文贴出多日,无人前来应聘。燕昭王大慌,遂召国相郭槐商议。

燕昭王:先王之耻,孤早夜在心。若得贤士可与共图齐国者,孤愿以身事之,绝无虚言。然悬榜多日,无人应征,奈何?惟先生为孤择其能人。

郭隗: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之马者。途遇死马,旁人环而叹息曰:“此马生时日行千里,今死可惜。”涓人乃以五百金买其马骨,囊负而归。不期年,得千里之马来投者三匹。今王欲致天下贤士,便请以隗为马骨;则贤于隗者,谁不求价而至哉?

燕昭王信以为然,特为郭隗修筑宫室,亲执弟子之礼,北面听教。复于易水之旁筑起高台,积金于上,以奉四方贤士,名曰招贤台,亦叫黄金台。于是燕王好士之名,传布远近。

期年之内,四方贤士云集,接踵而至。剧辛自赵,苏代自周,邹衍自齐,屈景自卫,皆至燕都。燕昭王大喜,皆都拜为客卿,与谋国事。由是出兵,大破东胡,迁都蓟城。

周赧王二年,戊申,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楚怀王十六年。

秦将右更疾率军讨伐赵国,攻占蔺地,俘虏赵将庄豹。秦惠文王异母弟樗里子足智多谋,人称智囊,不断统兵作战,拔城虏将,屡建战功,由此被封为严君。

屈原因变法触及贵族利益,被上官大夫诬陷,先被罢黜左徒官职,迁为三闾大夫,此年被流放汉北地区。在流放期间,撰写《抽思》歌剧,以期能借此感化怀王。

秦惠文王欲攻打齐国,但虑齐、楚两国结盟,便派张仪为使,前往楚国游说楚怀王,以破其合纵联盟。楚怀王深知张仪之能,待以上宾之礼,升殿召见,虚心求教。

怀王:先生至于僻邑,必有指教?

张仪:大王若能听臣,就请绝交齐国。秦王愿献商於六百里以为王寿,并使秦女为王侍妾,秦、楚之间娶妇嫁女,永为兄弟之国。则北可弱齐,秦国亦得其利,此为上策。

楚怀王闻言,喜而允之。

诸臣闻讯来贺,唯独陈轸不喜,力谏休要轻信张仪。

怀王: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即得秦国六百里,满朝皆贺,唯独卿阻,何也?

陈轸:以臣看来,商於之地非但不能得,反使秦、齐联合,共伐楚国。秦国之对楚如此恭敬,只因齐楚联盟故耳。今大王若因商於六百里而绝齐,则必陷于孤立无援之局。秦国又何爱孤立无援之楚,而割商於之地哉?张仪回秦,定弃此诺。若向北绝齐,以招来西边秦患,韩魏之军又定会趁火打劫,共伐楚国。

怀王:若依卿计,当如之何?

陈轸:依臣之计,不如与齐国表面断交,暗中合作;并派人跟随张仪至秦,以讨商於。秦国割地之后,再与齐国断交不迟。若秦背约,则对楚国亦无伤害。

怀王:先生如此多疑,何能成就大事?且请休矣,但等我得其商於可也。

陈轸见怀王不听良言,只得叹息而出。

于是楚国遣使绝齐,废除盟约。怀王并将楚国相印授给张仪,馈赠大量财物,使人随同张仪至秦,接收商於之地。

张仪回到秦国,临入都门时假作失足,跌下车来受伤,一连三月不朝。楚使由此不得面见秦王,只能在馆驿呆等,并遣从人还报国君。

楚怀王闻此,反自作聪明道:此必是张仪怪我,绝齐不深也。

遂遣使去往宋国,借宋国符节至齐,当面辱骂齐王不休。齐宣王大怒,抽剑斩断符节,断楚之盟,转与秦国结交。


页面连接:http://www.3869295.com/txt_0_2yvey/qkerwu4r.html

棉花糖小说 番茄小说 新笔趣阁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洋葱小说网22中文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